為切實解決社會網絡治理短路、短視、短板難題,強化網絡意識形態工作和網絡安全工作責任制,近年來,江蘇省揚州市委網信辦不斷探索創新網絡綜合治理新路徑,通過“一個標準”首創立、“兩個示范點”廣推進、“多個接口”全打通,在全省率先探索“好網角”工程,提出網格化+網絡化“雙網”融合新思路。
創立“瞭望哨”,力求“管網有術”。放大蔣王社區、杭集鎮試點經驗,組建網格員和志愿者“網衛士”隊伍,把網情發現、網絡舉報與網格管理相融合,在鄉鎮基層建立了31個網情網格信息點、630人的志愿者隊伍,在實踐中涌現出杭集鎮“一格一長多員”、便益門社區運河網絡宣傳長廊、高郵市“1+13+N”模式等經驗做法,力爭3年時間覆蓋全市80多個鄉鎮(街道),逐步構建市、縣、鄉三級“大網情”立體格局。
創建“聯通網”,力求“治網有數”。召開全市“好網角”工程建設推進會,明確路線圖、時間表、任務書,首創出臺《“好網角”工程網情網格信息點建設規范》地方標準。發布辟謠和有害不良信息舉報平臺使用指南,將舉報平臺接入省平臺、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管理平臺、市屬新聞網站和客戶端、各縣市區融媒體中心,實現各類舉報數據聯接、互通,通過設崗、布點、連線、成陣,實現線上線下一體、網情網格一體、共享共治一體,最大限度發現、最高效率處置,推進網絡源頭治理。
創設“連心橋”,力求“用網有方”。通過網情網格信息點、社區網絡公園、宣傳小徑、知識書架等建設,反映民生、收集民意、傳遞民心。疫情防控期間,有效協調解決了多個“急愁難盼”問題,為全市防疫工作貢獻了“網動力”,實現網情“看得準”、引導“喊得響”、服務“叫得應”、斗爭“打得贏”,真正成為市域社會治理的“神經末梢”、黨和政府的“瞭望哨”、溝通人民群眾的“連心橋”。(江蘇網信辦供稿)